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MBA   EDP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观点>教师观点>正文

苏敬勤:构建管理案例学的全景框架,为管理的中国理论和中国学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发布者:经济管理学院   时间:2023年11月08日 14:28


编者按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敬勤教授历时十余年研究完成的著作《管理学案例论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管理案例是复杂管理实践的折射和反映,但长期以来,案例的教学、科研、服务、学科建设等诸多职能分立,缺乏对其系统关系的研究,也未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进行有机整合。本书首先对其整合的基础进行了分析,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管理案例学存在的学理基础。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案例的活动和情境特点出发,对管理案例的诸多职能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多项职能共用的、整合的管理案例系统框架,形成了管理案例学的学科基础。之后,沿着知识发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的逻辑链条,对其各自的情境、形成过程、演化机理、实践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全新阐释,形成了管理案例学的全景框架。


前言

从产生撰写《管理案例学论纲》一书的想法到实施,对我本人而言是一个长达十余年的心路历程。

2007 年,时任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MBA 教指委)秘书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的仝允桓教授找到我,针对全国MBA 学员最为迫切但又一直没有有效解决的本土案例缺乏的实际,商定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建设一个由全国MBA 教指委支持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hina Management Case-sharing Center,CMCC),组织全国的商学院和教师共同建设案例库,希望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高质量入库案例可以达到3000 个,以满足全国MBA 学员的需求。虽然在当时看来,达到3000 个案例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还是咬牙答应了,毕竟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愿意为之不懈努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高质量的入库案例不仅达到了7000 余个,远远超过之前所定的3000 个的目标,还取得了其他一系列的成果:案例系列由原来单一的一般案例扩展到包括一般案例、微案例、西部案例和重点案例在内的多系列案例;案例范围由仅仅在国内使用扩展至与世界第二大案例库加拿大毅伟案例库(Ivey Publishing,IVEY)合作,优秀案例在全球发售;投稿量由第一届的不到300 个增长到2021 年的超过1000 个;组织了有上百所全国MBA 培养院校参加的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参赛学员数量达到当年全国MBA 培养院校总入学学员数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全国MBA 教育领域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之一;在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下创设了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这一学术组织,使管理案例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研究重镇;获批成立了《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这一案例领域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一种管理案例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成功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和南京大学核心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在此基础上,成功带动国内各个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期刊组织等行动起来,使得案例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商学院和企业等中蔚然成风,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管理案例无论是在商学院教育、商科研究还是在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都呈现出勃勃生机。


▲ 2019年6月,首次案例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


作为多年在一线组织管理案例的教学、研究和普及推广等工作的我本人的发现是,早先案例教学、研究与应用在现实中是由不同的人员完成的,随着案例在国内的日益普及与推广,这些分散化的队伍呈现出日益融合的趋势。一些多年只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也对案例研究充满兴趣,其中不乏一些教师不仅能够撰写教学案例,也能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另外,一些之前只做案例研究的教师,也对案例教学产生了兴趣,纷纷参与百篇优秀管理案例等的撰写,并且获得了荣誉。还有一些教师,在商学院的案例教学、研究之外,还基于案例撰写了大量的资政建议,进行了商业推广。“一石二鸟”“一鱼三吃”等提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商学院教师所接受和喜闻乐见,进一步推动了管理案例教学与研究在国内的广泛开展。

随着管理案例在国内的不断推广、管理案例生态系统的不断建立和发展,一个基本问题在我头脑中浮现:案例教学、案例研究、案例应用三者的日渐融合仅是表面现象还是在其背后有着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如果存在一般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它们有共同的学理基础吗?但是,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案例研究,都已经拥有了百年的历史,为什么鲜有人尝试将其整合起来呢?关键的问题在哪里?


管理案例是复杂管理实践的折射和反映,但长期以来,案例的教学、科研、服务、学科建设等诸多职能分立,缺乏对其系统关系的研究,也未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进行有机整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试图破解谜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几个基本事实。第一,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案例研究,从流程的角度,都是首先进入企业开展深入的调研,换句话说,教学与研究的素材和数据基础虽然在深度及广度要求上有所不同,但却都是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的共同基础,而不仅仅是称谓上的相同,共同的操作手法和素材基础难道仅仅只是获取素材吗?第二,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案例研究,情境都是首位需要考虑的因素,案例研究被认为是基于情境的研究,而案例教学被认为是一种企业情境再现基础上的学习,这仅仅是巧合吗?第三,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案例研究,都强调它们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基于现象发现的建构主义,而事实上,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基础一般是不相同的,教学强调的是教育传播的规律,而研究强调的是研究的特点。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所具有的相同的素材来源、共同的情境基础、相近的工作流程及共用的理论构建,不得不让我们对将其整合的可能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况且从事本领域研究、教学和应用的人员众多,基础雄厚,如果它们彼此之间确实存在共同的基础,能够进行有机的整合,那么不仅对于学科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对商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可能性和现实性毕竟不是一回事,只有大胆假设基础上的充分论证和研究方可证实或者证伪我们的设想,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做做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投入、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学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帮助。


▲ 基于情境的管理案例知识传播框架图


作为中国管理50 人论坛的创始成员,我多次参加中国管理50 人论坛会议。场上场下热烈的讨论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萌生了将管理案例学作为学科建设起来的念头。在会场中,众多学者围绕自己的研究慷慨陈词,提出了许多新的、令人深受启发的观点,围绕管理的中国学派的讨论也日益深入,诸多学者提出了诸如东方管理、水式管理、势科学、和谐管理、C 理论等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给管理的中国学派的建立增添了新的养分。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虽然学派众多,但似乎各个学派的出发点和结论各异,各个学派似乎彼此很难互相吸纳,更多的是自说自话,彼此之间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诉求各异。而极力推进管理中国学派的学人也与笃信西方管理理论的学人之间缺乏足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呈现出“管理的中国学派与普适学派互不相容、管理的中国学派内部缺乏足够吸纳”的双重矛盾。但是,无论如何争论,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案例研究是构建管理中国学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或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些学者也都在努力地从不同层面积极推进案例的研究。这固然让我对案例的应用前景更有信心,但新的问题是,案例研究在管理的中国学派建设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仅仅起到的是方法的作用吗?如此众多的管理的中国学派的提出者都认为案例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它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什么?是否有助于“管理的中国学派与普适学派互不相容、管理的中国学派内部缺乏足够吸纳”的双重矛盾的化解?

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情境学派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和研究,这是因为情境作为构念在中西方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承认,我本人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研究中的中国情境—架构、识别与CCR 研究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技术环境下的组织创新研究”等国家基金的支持。我们发现,从2010 年开始,以徐淑英等为代表的华人学者针对西方管理研究缺乏对中国情境的嵌入以及华人学者的国际发表缺乏“中国本土情境性”和学术上的创新性的现实,呼吁开展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这一呼吁无疑为管理的中国学派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时间,越来越多的本土学者充分认同并积极开展基于情境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质性研究的学者也日益增多,国内学界围绕情境展开的相关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为管理的中国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 管理案例知识传播机制框架

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情境学派与管理的中国学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甚至还有冲突。现实问题是:第一,情境一词本身就是舶来品,与中国传统的概念等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些华人学者并不习惯使用情境这一构念;第二,情境作为西方管理的一个构念,具有一般普适性,国内管理学派的各个构念则“百花齐放”,难以统一;第三,如果仅仅借用“情境”的概念,而不对中国真正的情境进行深入的、具体而微的研究,则对情境的研究就会流于表面,出现“情境是一个筐,哪里需要哪里装”的现象,使得对情境的研究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第四,虽然学界迅速接受了情境这一构念,但对情境与本土构念之间的关系的兼容性以及替代的正当性等缺乏应有的研究,而这势必导致基于情境的研究与本土学派再一次失之交臂,甚至出现分道扬镳的现象。

显然,架构中西方在构念上互相借鉴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管理的中国学派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情境是能够发挥这一重要作用的。固然,情境这一构念来自西方,但在中国也同样具有普遍适用性,按照情境主义的视角,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和基于中国管理实践的研究可以与情境相碰撞并产生新的理论贡献,而且对基于管理实践研究的严谨性和可推广性得以大幅度增强,将其作为研究管理中国理论,具有正当性与相当的合法性。同时,对于情境的研究,不能流于表面,而应当在中国伟大实践基础上深入开展,真正挖掘出独特而极具特色的中国情境,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和具体的研究,方可在中西方的研究上架起有效的桥梁和纽带,将中国的管理研究与世界的管理研究接轨,让世界承认中国的管理研究和中国的管理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促进管理的中国理论和学派健康发展,为中国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最能体现情境的案例研究的底层逻辑、学理基础和作用机理等开展深入具体的研究,架起中西方管理研究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认为,虽然思维习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看似不同,但理论是相通的,特别是基础的理论是相通的,即使出现不同,也可以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分析,实现双向的逼近。因此,《管理案例学论纲》(苏敬勤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8)形成了管理案例学的全景框架。





本书首先对其整合的基础进行了分析,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管理案例学存在的学理基础。在此基础上,从管理案例的活动和情境特点出发,对管理案例的诸多职能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多项职能共用的、整合的管理案例系统框架,形成了管理案例学的学科基础。之后,沿着知识发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的逻辑链条,对其各自的情境、形成过程、演化机理、实践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全新阐释,形成了如下的架构体系。

第一,管理案例学的内涵、构建基础和意义。管理案例学作为兼具架构管理案例研究、教学与应用三项功能的新的学科,其建构的内涵是什么?除了架构管理案例研究、教学与应用三项功能之外,还对构建直面实践的管理的中国研究有什么意义?这是本书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第二,管理案例的活动和系统。管理案例存在的基础是管理案例活动,各项活动虽然呈现不同的方式和内容,但也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本书研究对于进一步构建管理案例学,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三,管理案例学的学理基础。本章试图回答管理案例学是否存在以及管理案例学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一般认为,一个学科的学理基础主要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之前学界对以管理案例研究为代表的质性研究的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导致认识上的混淆。本书针对这一普遍存在但又未很好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明确了管理案例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基础。同时,管理案例在中国的应用,存在独特的价值,这也是管理案例在国内得到普遍承认的重要基础,本书增设管理案例学的价值论的讨论,进而形成了管理案例学的四论基础。

第四,管理案例学的底层逻辑和理论建构。实证主义与定量研究在国际和国内的广泛应用与统治地位,使得其研究逻辑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和广泛采纳。与以定量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不同,以管理案例为代表的质性研究的研究范式和底层逻辑不同,但学界对此还缺乏系统而明确的认知。本书围绕管理案例学的底层逻辑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全新的研究结论,为管理案例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以管理案例学为代表的质性研究奠定了重要的逻辑基础。


▲ 管理案例研究的发现流程图


第五,管理案例知识传播的系统、机理与实现。管理案例虽然在商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教师在案例的采编、撰写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上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商科教育为什么会采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为什么具有诸多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之前的研究缺乏基本的回应,导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商科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本书基于建构主义、情境主义和知识资源基础理论的新视角,对管理案例的知识传播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管理案例知识传播的新系统,回应了为什么商科教育采用案例教学等新的教育方法的合法性等基本问题。

第六,管理案例的知识应用。管理案例的范围极其广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界对此缺乏起码的研究,影响了管理案例的推广和使用,管理案例知识应用是一个需要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领域。为此,本书围绕管理案例应用的基本原理展开研究,对管理案例应用提出了新的机理解释,构建了全新的管理案例应用模型,为管理案例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第七,管理案例促进商学院学科建设的耦合与路径。管理案例虽然广泛应用在研究、教学等各个领域,但其发展和应用的主战场在商学院。一直以来,管理案例在商学院得到普遍承认和广泛应用,但更多地局限在诸如研究、教学等基本功能上,缺乏其对学科建设的思考和研讨。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本书围绕商学院的学科建设,发现了商学院学科建设与案例建设的耦合关系,构建了一个围绕管理案例的商学院学科建设系统,提出了管理案例促进商学院建设的路径。这一基于管理实践的商学院学科建设图景的系统刻画,为商学院学科建设开阔视野空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 商学院学科建设的C-MAPs 框架


本书基于管理实践和管理案例视角所开展的研究,可以提供一种研究现实问题的全新视角,对构建管理的中国理论可以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也对学界构建基于案例的学科建设系统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践行我们学术共同体的愿景,为管理的中国理论和中国学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文摘编自《管理案例学论纲》(苏敬勤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8)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