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似乎是一种天赋,从出生开始就嵌入某些人的基因中,这在罗明哲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作为大连市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只有37岁的罗明哲人生格局着大多数同龄人所没有的丰富与大胆。他的人生经历,体现他的一贯风格:思考、实干以及决策之后的义无反顾。
放弃安稳的职场之路 从头创业
对于许多人来说,创业似乎总与未知、压力、风险有关,然而在罗明哲的身上,创业却与他不甘平淡的气质相匹配,并且因为计划的周详、要素的齐备、思想的前瞻,使他的创业在旁人眼里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罗明哲的创业天份从大学就开始显露,不是简单地做家教、任兼职,而是实打实的一份挑战:承包了校园里的小超市!两个小超市,还有一个小网吧,他经营得井井有条。最多的时候雇了十几个人,罗明哲也从这里感受到了运营企业的魅力。
2001年大学毕业后,双向选择罗明哲被大连市林业局下属的大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录用。那时,全国的小区绿化工程刚起步,对绿化苗木的需求量很大。罗明哲早晨5点就来到工地,和工人一起干活,下班回到单位宿舍还要画图。为什么这么拼命?罗明哲笑着说,“想创业就不能怕吃苦,因为有激情,而且干活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样的人是注定要脱颖而出的,2002年,毕业仅一年时间,他就升到副科级主持日常工作,2004年又升到正科级。
仕途一帆风顺,未来能走到哪儿已经可以提前看到,但一直在骨子里沸腾的呼唤挑战与改变的基因不允许罗明哲这样活下去。一番思量之后,罗明哲选择了辞职。
关于创业,罗明哲有一个独特的量化性观点:“创业其实很简单,各种条件适配后就会组合为成功。当你准备好创业的时候,你可以列出创业成功各种必备的条件,然后你一个一个的积攒。当你条件攒到50%的时候,你也就成功一半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当你条件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机会就会自己来到你面前。缺钱时,会有人给你注资,缺人时,人才会自动向你聚拢。”
罗明哲的创业经历,正是对这个量化标准的印证。
做一个悠闲的企业管理者
不管你作好如何的准备,创业总是艰难的。他用一个数字说明的创业的那付辛苦与付出。
2008年,全年跑了8万公里,电话费就花了1.53万元,11个工地开工,全年营收一千多万元。
2009年,跑了7万公里,营收也在慢慢上升。渐渐地,挺过了企业的初生期,公司实现每年20%——30%的成长。生性积极、开朗的罗明哲,挺过一关又一关。
公司运营上,罗明哲将责权分配得很彻底,“在业务的各个方面,各项目负责人都可以跟我谈,寻求建议,这时我就变成了顾问的身份,最终决策,则需要他们自己决定。注重基础理论的灌输,框定分析问题方向、原则与方法,提高员工的真正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公司科学自动化运营,而管理者只需把握方向。”
他眼中对企业的目标,一是,一个好企业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上有竞争力,不用企业领导去陪酒,也能拿来项目。二是企业脱机化,靠企业文化辅以制度,自动运营,火车变动车。
一个企业也是领导者践行管理理论的过程,教会了方法,各部门就各司其职,有效运转,领导者才有心境去想更长远的问题。
来到EMBA 登上更高的里程
思辨性,可以说是贯穿罗明哲人生的一个重要特点。低谷时,他在思考,成功了,他也在思考,始终在寻求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
“第一门课是朱方伟老师的项目管理,我听了四天的课,就一句话:计划前提。这20多万学费,值了!”罗明哲回忆起在北京EMBA3班上的第一堂课,兴奋之情仍然溢于言表。
成功执行一个项目要计划先行,项目计划起到50%的作用,执行占到25%,控制占10%,收尾15。和自己的实践不谋而合,但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更具说服力。他拿到这堂课程的PPT后,回到公司就组织员工,把自己在这节课程上的所学所得,给员工讲了两天课,效果非常好。
侯铁珊教授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读《波若波若密心经》太精彩了;张旭老师讲的企业文化~透彻啊!王玉霞教授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接地气啊……
在大工EMBA课堂上,罗明哲有一种思想上回家的感觉,与老师的互动、同学的交流经常碰撞出火花,让他的管理理念更加完善、成熟。
明哲、勇气、激情、实干,这是一个成功创业者的DNA,拥有它们,你才可能在一条孤独、凶险的路上,走得更久,看得见最远处的光明,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