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MBA   EDP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聚焦前沿 | 专注专精特新发展 提升补链强链能力




发布者:   时间:2023年04月07日 08:54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大连理工大学专精特新企业研究院联合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大连理工大学专精特新企业研究院由校友工作处与经济管理学院联合组建,研究团队成员长期专注智库研究,致力于迅速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推动学科建设、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加速跑”。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智库基础和校友会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走好走实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供实践指引和人才支撑。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是我国打破技术垄断、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和竞争力。目前工信部已分四批认证通过了89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补链强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报告分为基础篇、产业篇、政策篇及案例篇四个部分,从概念解读、产业带动、政策引领、案例分析四个方面,全面、系统、深入地剖析了中小企业如何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分期连载对研究报告的解读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解读研究报告的第一篇——《基础篇:什么是专精特新企业》。


一、基础篇 —— 什么是专精特新企业



图1 专精特新企业的内涵


201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坚持“专精特新”,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1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图2 广义的专精特新企业类型



图3 专精特新发展动因——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图4 专精特新发展动因——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发展的必然要求


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在解释经济总量仅占美国1/4的德国,出口额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1986年)的问题时,提出了“隐形冠军”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真正基石,确保了德国的外贸优势。根据赫尔曼·西蒙的研究,截止2018年,全世界共出现2734家“隐形冠军”企业,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排在其后的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366家和220家“隐形冠军”企业。与之相比,中国仅拥有68家“隐形冠军”企业。

如今,我国制造业体量、出口总额已远超美国、德国和日本,雄踞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面临由大到强的发展要求,需要培育大量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此基础上诞生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


图5 专精特新企业现状概述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布80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以来,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的引领带头作用日益凸显。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5%,研发机构拥有率为97%,分别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5倍和7倍,远超一般制造企业水平。


图6 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成立年限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为15.7年,多数企业的成立年限集中于11-21年,占全部企业的58.0%。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为19.9年,多数企业的成立年限集中于16-25年,占全部企业的59.3%。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远超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2.5年),说明“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基本迈过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节点,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高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说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想要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变成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专注。


图7 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从技术规模角度看,专精特新企业展现了技术“少而精”的特征。以被授权且仍在有效期的有效发明专利量衡量企业的技术规模,截止2022年8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5.9件。相比较而言,A股上市企业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为83.7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技术体量相当于A股上市企业的19.0%。


从企业技术密度角度看,专精特新企业具有显著的高技术密集度特征。以企业每千名员工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衡量企业的技术密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千名员工拥有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密度为63.0件。相比较而言,A股上市企业每千名员工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8.5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技术密度相当于A股上市企业的3.4倍。


图8 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领域分布


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领域总体呈现以制造业为主,逐步转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培育行业方向始终围绕制造业展开,占比六成以上。随着批次演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比重显著上升,由第一批次的19%上升至第四批次的25%。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领域也均占有比较明显的比重。


图9 专精特新企业区域分布——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阶梯递减特征


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来看,有6个地区有超过500家“小巨人”企业,分别为: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和上海市。以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市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与雄厚实力。其他沿海地区、中部发达省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数位于100-499区间。相对来看,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较少。


图10 专精特新企业区域分布


从区域视角看,东部地区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的主力,以浙江、广东和山东为引领,获批数量占全国59.6%。中部地区紧随其后,以安徽、湖北和湖南为引领,获批数量占全国23.1%。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地级行政区划视角看,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303个城市(地级市、州、地区,直辖市下辖区),其中有19个城市有超过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以浙江、广东和山东为引领,获批数量占全国59.6%,分布呈现东强西弱、阶梯递减特征。


图11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重点——筑牢基础,突破关键领域瓶颈


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发展十个领域,登录北交所,为其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总结了十个重点领域,是我国产业“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关键环节。目前“专精特新”中“小巨人”企业约九成以上分布于“四基”领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九大重点产业领域,也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业务未来布局的主阵地。


图12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重点——登录北交所,赋能企业发展


习近平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致辞中强调要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受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北交所设立根植于新三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新希望与融资机会,突破新三板改革瓶颈。


下期我们将推出解读研究报告的第二篇——产业篇。



   
联系我们    

大连理工大学专精特新企业研究院联系人 孙玉涛

电话:0411-84707887

Email:sunyutao82@dlut.edu.cn




分享到: